代表克而瑞业务板块广佛团队观点,仅供参考
今早,国家统计局公布《2023年1—4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和销售情况月度报告》,包含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情况、商品房销售和待售情况以及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情况三大内容。
01
由报告获悉,1—4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35514亿元,同比下降6.2%;其中,住宅投资27072亿元,下降4.9%。
与此同时,全国施工面积仍同比负增长。
1—4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77127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6%。其中,住宅施工面积542968万平方米,下降5.9%。房屋新开工面积31220万平方米,下降21.2%。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22900万平方米,下降20.6%。
竣工面积方面,1—4月份,房屋竣工面积23678万平方米,增长18.8%。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7396万平方米,增长19.2%。
02
除此之外,商品房销售和待售情况:
1—4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3763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0.4%,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2.7%。商品房销售额39750亿元,增长8.8%,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11.8%。
4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6448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5.7%。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增长15.4%。
再有,1—4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45155亿元,同比下降6.4%。其中,国内贷款6144亿元,下降10.0%;利用外资12亿元,下降69.6%;自筹资金12965亿元,下降19.4%;定金及预收款15925亿元,增长4.0%;个人按揭贷款8222亿元,增长2.5%。
对于1—4月的全国房地产行情,我司首席分析师肖文晓发表如下观点:
1-4月商品住宅销售额增长幅度大于销售面积增幅,这并不是因为房价上涨,而是成交结构所致,其中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对数据拉动尤其明显,其销售面积同比增长了5.5%,而销售额同比大幅增长了15.7%。销售额和销售面积的增速差,反映了当前不同能级的城市以及不同类型的物业的市场复苏进程是有分化的,热点城市群恢复较快,中心区和改善型的物业恢复较好,拉动了商品住宅整体均价的上涨。
此外,施工面积和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而竣工面积和待售面积同比增长,反映当前全国商品住宅市场仍以“保交付”和“去库存”为主基调,行业复苏的基础还不牢靠,房企开发投资的修复仍需要销售端和融资端的努力,住房消费的回暖还有待经济大环境的改善。
03
回到广州市场,继3月冲高及4月回落后,5月上半月市场企稳。
克而瑞数据显示,5月前半月,广州全市一手住宅共计网签成交3447套,与4月上半月相比增长11.6%,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1.4%。
考虑到4月受清明节气及营销节点影响,楼市成交相对低迷,因此5月上半月成交回升也算是扭转了4月的颓势。
另外,尽管全市置业需求已趁一季度末大量释放,4月及5月上半月楼市显著降温,但从同比维度看,楼市成交已连续4个月同比正增长,意味着市场已走出去年低温困境。
具体看各区,数据显示,与4月上半月对比,5月上半月,全市共计8区成交有涨。
成交扛旗的仍是增城区,5月上半月一手住宅网签成交680套;其次是黄埔区,合计网签503套,比4月上半月微涨3.5%;再则是番禺区,网签476套,比4月上半月涨8.7%.
04
最后,看看4月末广州一手住宅库存新房情况。
克而瑞监测到,自小阳春之后,全市库存水平有所下降。截至2023年4月末,广州一手库存约11.3万套,以过去12个月的销售流速预估,消化当下库存需要18.6个月。
不过,大部分区域一手住宅库存压力较大。
数据显示,除海珠区,其余10区一手库存去化周期均高于12个月,其中南沙、番禺、花都、白云、增城、黄埔六区一手库存量突破1万套。
需重点留意的是,全市一手库存去化周期高于两年的有南沙区和越秀区。
受缺货及房价高昂影响,越秀区一手住宅销售流速虽慢,但实际库存并不高;相反,南沙则面临严峻的“双高”,截至4月末,其一手库存量1.6万套,全市仅次于增城,去化周期高达27.6个月。
为解救南沙库存高企的困境,该区于五一节前传出购房门槛下降的消息,具体为:港人购置商办无门槛、外地人南沙买房社保年限“5改3”、南沙工作员工可直接购买。
上一篇 两封公告,价值571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