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妈妈坚持‘抗炎饮食’3个月,体内的结节竟然消失了。”最近一段时间,“抗炎饮食”走红,健康博主“茉莉”日前在社交平台分享了自己母亲的真实经历,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
在专家看来,“抗炎饮食”确实存在。有研究表明,某些食物确实可以引起身体发炎,而另一些食物则可以帮助减轻炎症反应。
抗炎饮食3个月,结节消失
博主“茉莉”介绍,自己的妈妈今年59岁,4月份在医院体检时,发现双侧颈部和锁骨上方有数个结节(很多结节跟炎症有关)。医生建议,改变饮食和生活方式。于是,“茉莉”妈妈在众多饮食模式中选择了“抗炎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多酚、抗氧化剂以及膳食纤维的食物,少吃高糖、高油、高盐食物。
除了改变饮食习惯外,“茉莉”妈妈的作息也变得非常规律,她每晚坚持十点左右睡觉,早上七点准时起床,中午坚持午休,下午跟着健身直播课做30分钟健身操。3个月后,“茉莉”妈妈再去医院复查,结果显示:结节竟然全都消失了。
“抗炎饮食”确实存在
江苏省南京市第二医院营养科医师肖瑶表示,“抗炎饮食”确实存在。这里的“炎症”,并不是由细菌、病毒等感染导致的“急性炎症”,而是让身体处在发炎状态的“慢性炎症”。2023年2月发布的《抗炎饮食预防肿瘤的专家共识》指出,身体慢性低度炎症状态是肿瘤的诱因之一。此外,心血管疾病、慢性呼吸道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都可能是因为体内慢性炎症而导致的。
“饮食与身体慢性炎症密切相关,通过改变饮食模式可以调节机体的炎症状态。”肖瑶表示,想要“抗炎”,需要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少吃肥肉、猪油、煎炸食品,多吃鱼、虾、贝类等。在各种蔬果中,十字花科蔬菜(西蓝花、卷心菜、羽衣甘蓝、大白菜、菜花)和莓果类(草莓、蓝莓、树莓等)是最被推荐的“抗炎选手”。此外姜、蒜、绿茶等也可以降低体内的炎症水平。
分享应季“抗炎食谱”
浙江省宁波市第一医院营养科医师刘佳宁提醒,“抗炎饮食”对烹调方式也有讲究,“建议日常烹调少用煎、炸、烤,多用蒸、煮、炖”。
基于秋季的一些食养重点,专家们还分享了一套应季“抗炎食谱”。
早餐:紫薯(150克),玉米(100克),鸡蛋1个;
午餐:肉末蒸豆腐、炒藕片、香菇油菜、杂粮饭;
晚餐:清蒸黄花鱼、白灼秋葵、杂豆饭。(摘自《扬子晚报》)